从Dubbo浅谈RPC和HTTP

Dubbo协议

Dubbo是阿里集团开源的一个极为出名的RPC框架,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应用中广泛使用。协议和序列化框架都可以插拔是及其鲜明的特色。同样 的远程接口是基于Java Interface,并且依托于spring框架方便开发。可以方便的打包成单一文件,独立进程运行,和现在的微服务概念一致。

dubbo提供了多种协议,而协议本身不同有个几个指标

  1. 连接个数:1 or n
  2. 连接方式: 长连接 or 短连接
  3. 传输协议:tcp or http
  4. 传输方式: 同步 or nio异步
  5. 序列化格式:hessian or Java二进制 or 类json表单序列化

好了,现在有了指标,你的需求按照这些指标来选择

  • 你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 对比
  • 传输数据大小
  • 传输数据的格式
  • 消费者和提供者 是否有防火墙
  • 服务提供实现是 cpu密集型还是内存密集型.

RPC架构

先说说RPC服务的基本架构吧。允许我可耻地盗一幅图哈~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,一个完整的RPC架构里面包含了四个核心的组件,分别是Client ,Server,Client Stub以及Server Stub,这个Stub大家可以理解为存根。分别说说这几个组件:

  • 客户端(Client),服务的调用方。
  • 服务端(Server),真正的服务提供者。
  • 客户端存根,存放服务端的地址消息,再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打包成网络消息,然后通过网络远程发送给服务方。
  • 服务端存根,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消息,将消息解包,并调用本地的方法。

RPC主要是用在大型企业里面,因为大型企业里面系统繁多,业务线复杂,而且效率优势非常重要的一块,这个时候RPC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。实际的开发当中是这么做的,项目一般使用maven来管理。比如我们有一个处理订单的系统服务,先声明它的所有的接口(这里就是具体指Java中的interface),然后将整个项目打包为一个jar包,服务端这边引入这个二方库,然后实现相应的功能,客户端这边也只需要引入这个二方库即可调用了。为什么这么做?主要是为了减少客户端这边的jar包大小,因为每一次打包发布的时候,jar包太多总是会影响效率。另外也是将客户端和服务端解耦,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。

HTTP服务

其实在很久以前,我对于企业开发的模式一直定性为HTTP接口开发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ESTful风格的服务接口。的确,对于在接口不多、系统与系统交互较少的情况下,解决信息孤岛初期常使用的一种通信手段;优点就是简单、直接、开发方便。利用现成的http协议进行传输。我们记得之前本科实习在公司做后台开发的时候,主要就是进行接口的开发,还要写一大份接口文档,严格地标明输入输出是什么?说清楚每一个接口的请求方法,以及请求参数需要注意的事项等。比如下面这个例子:

POST http://www.httpexample.com/restful/buyer/info/share

接口可能返回一个JSON字符串或者是XML文档。然后客户端再去处理这个返回的信息,从而可以比较快速地进行开发。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,内部子系统较多、接口非常多的情况下,RPC框架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,首先就是长链接,不必每次通信都要像http一样去3次握手什么的,减少了网络开销;其次就是RPC框架一般都有注册中心,有丰富的监控管理;发布、下线接口、动态扩展等,对调用方来说是无感知、统一化的操作。

HTTP和RPC对比

  • 一般HTTP协议的REST请求都需要穿过防火墙的,提供服务器调用可能是外网地址。
  • 而RPC内网调用基本都是同机房内网ip,不需要防火墙,性能也会很好。
  • REST都是消费者远远大于服务提供者的,都是数据量小的输入、输出参数。本地调用,可能用二进制的好点。 REST可能用类json表单序列化好点。
  • 长连接使用HTTP而不是RPC
  • 传输格式可以二进制
  • Nio多路复用,支持并发会高很多
  • 传统HTTP线程池实现,线程开销太大

总结

http是依赖于tcp的,http属于应用层。http协议自带默认的tcp报文协议,然而http1.1的报文协议解析效率过慢。而rpc框架是基于tcp协议的,相当于自定义了tcp的报文协议,提供者和消费者有统一的解析方式,且都是基于Netty去作为基础通信组件,用于实现各进程节点之间的内部通信,所以效率就起来了。

RPC服务和HTTP服务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同点的,一般来说,RPC服务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,而HTTP服务主要是针对小企业的,因为RPC效率更高,而HTTP服务开发迭代会更快。总之,选用什么样的框架不是按照市场上流行什么而决定的,而是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完整地评估,从而在仔细比较两种开发框架对于整个项目的影响,最后再决定什么才是最适合这个项目的。一定不要为了使用RPC而每个项目都用RPC,而是要因地制宜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